工业垃圾回收企业的环保合规是推动绿色循环经济、规避环境法律风险的核心要求,需从资质、操作、内控、应急四方面准确发力。
在资质与手续层面,企业要持证经营。危险废物回收需取得《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》,明确核准的废物类别、处理规模与工艺,严禁超范围收运。涉及跨省转移的,需提前办理转移联单并报两地环保部门审批,防止非法倾倒。新建项目要通过环评审批,完成环保设施“三同时”验收,杜绝“未批先建”“未验先投”等违法行为。
操作环节需严守污染防控底线。回收的工业垃圾须严格分类存放,危险废物需设置防渗、防漏、防火的专用贮存区,悬挂警示标识并张贴危险特性标签;一般固废应避免与生活垃圾混杂。处理过程中,焚烧需满足《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》,废气达标排放;拆解、破碎等工艺需配备粉尘收集装置;废水需经预处理接入市政管网或达标自排。严禁露天焚烧、简易填埋或私设暗管偷排。
内部管理需构建制度化体系。建立全流程台账,记录工业垃圾来源、种类、数量、去向等信息,确保可追溯;定期向环保部门申报数据,更新管理计划。从业人员需接受环保法规与操作技能培训,持证上岗;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人员需配备防护装备,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。
应急能力是合规的一道防线。企业须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,明确泄漏、火灾等事故的处置流程,并报环保部门备案。储备吸附棉、应急沙、灭火器等物资,每半年开展一次实战演练。发生污染事件后,须1小时内上报环保部门,立即启动应急响应,控制污染扩散,避免升级为重大环境事故。